北大清华“属地减招”有标杆意义

2014-05-09 14:10:14   来源:网易教育频道   点击:

 
 
 新闻回顾

  据北京市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显示,北大、清华、人大在京招生计划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缩减,其中,北大降幅最大,减少26人。包括提前批和本科一批次计划在内,北大今年在京招生计划为200人,比去年减少26人,其中文史类75人、理工类125人。清华今年在京共投放统招计划197人,比去年减少3人,其中文史类12人、理工类185人。
 

  北大清华在京减少招生计划引期待

  经教育部最终核定,北大、清华、人大三所名校2014年在京招生计划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缩减。其中,北大降幅最大,在京计划招生200人,较去年减少26人。

  消息一出,相信很多民众,尤其是那些欠发达地区、家有考生的民众的内心定会激动不已。因为,在大学招生名额普遍渐增的趋势下,重点大学在属地招生名额的减少就意味着对属地以外招生名额的增加,虽然“好事”不一定马上降到自己头上,但如果“星星之火能形成燎原之势”,谁能说在不久的将来,自己不能被幸福之神青眼相加呢?因此,北大清华等校此次在北京的“减招”,其标杆意义远远大于其实际意义。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全国重点大学招生“地方化”由来久矣,想从根本上一举扭转并不容易,也注定会有一段征程要走。
 

  破解“属地招生” 维护教育公平是名校义务

  回顾以往,对重点大学减少“属地招生”的期盼可谓久矣!然而,年年盼望年年失望。君不见,每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呼声最高、最多的就是促进教育公平。而大学招生不公则是其中较为引人瞩目的议题。去年,曾一度盛传北大清华要减少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可最终没有结果。如今,这一期待终于被教育部核定,不出意外的话,估计也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怎不让人欣喜呢?尽管北大只减招26人,尽管清华在京减招仅1.5%。毕竟,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学府,其一举一动往往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历史上,国内曾有一些大学在促进教育招生公平上进行过探索,比如,早在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就已大胆尝试按各省考生比例招生,让人看到重点大学在不局限于“属地招生”、促进招生公平的勇气和胆识。但,毕竟彼时火候未到,教育大气候并未形成。但如今不一样了,目前在全国,呼唤招生公平、呼吁重点大学向边远地区和农村考生倾斜已成“黑云压城”之势,而我国的教育改革已迈进深水区也已开始形成共识。在此背景下,北大、清华、人大此举“减招”标杆一出,谁敢保证上海、天津等其他重点大学集中的地区不会群起而效之呢?倘如此,推进高等教育招生公平的曙光,必将可见于不远的将来。而最终带来的,必将是整个教育公平改革的重大进展。
 

  期待:其他重点高校也应迅速跟上

  北京、上海等地,可谓集中了全国最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也理所应当走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潮头,为推进整体的教育公平尽职尽力,这也是这三所学校此举被高度关注和期待的原因。

  以北大、清华、人大为首的北京已经破局,其他地方的重点大学能否迅速跟上呢?颇让人期待!

上一篇:中高考改革方案 2015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
下一篇:高考改革方案不能绕开“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