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依据考纲 回归课本

2014-08-11 15:33:14   来源:小熊教育网   点击:


  1、落实双基,构建体系

  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考生应该落实《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每天都用一点时间有计划地集中整理一部分“双基”知识: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等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从而达到真正掌握实质的目的;把考纲要求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理清脉络,使考查的知识在心中系统化、网络化,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每一个考点的内涵、外延与联系;在建立知识系统的同时,考生们还应根据考纲要求,掌握试卷结构,明确考查内容、考查的重难点及题型特点、分值分配,使知识结构与试卷结构组合成一个结构体系,并据此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复习结构。

  2、查漏补缺,促优补弱

  冲刺阶段,最好的复习方法是进行知识大盘点,高度凝练知识体系,掌握每个考点包括的内容、每个内容包括的要点、每个要点包括的层次,切实做到准确、全面、深刻。冲刺复习中要注意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力争弥补弱势部分,在弥补比较弱势的内容时,一定要将80%的基础知识“抓牢”,而不要片面追求“难”和“偏”。

  3、临阵磨枪,加强记忆

  考前一段时间,人的精神处于相对集中和紧张状态,这正是吸收和整理知识的最好时机。在回归课本、梳理知识过程中,要注重盘活自己的“内存”,对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结论或自己平时课堂笔记中重点内容进行强化记忆。

  4、大胆舍弃,切忌贪多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中的易、中、难是按比例设置的,其中的难题要求90%以上的考生不能得分。所以考生应立足中等难度题,因为中等难度题对高考成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绝大多数的考生应立足于提高中、易档次的试题的准确率。对此,考生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有效益的复习策略是瞄准变化,处理好重点知识与非重点知识之间的关系,主攻重点及难点。

上一篇:调整心态,迎接高考
下一篇:中考应试心理调整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