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将面临更多的选择,学会选择变得更重要

2016-04-02 09:27:19   来源:高考圈白聪   点击:

  新高考改革已经在2014年在浙江、上海两地开始实行。浙江省考生需要根据本人兴趣以及个人特长和拟报考学校以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 理、化学、生物、技术等7门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三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上海比之少一门技术。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得分计入高考总成绩;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

  好的教育,总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但是学会选择却是一件艰巨的事。我们在做一件事时,主动性的掌控选择的前提是建立在对自我的清晰认知上的。对于此次给学生的自主选择,需要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自我认知、学业状况分析、以及对职业理想的梳理。

  其次,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还要分析高校不同专业的报考要求,明确不同学科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再进一度了解未来的职业需求与当下学习之间的关系。

  所以,这就需要学校、家长、学生一起规划,来慎重对待。

  纵观浙江省高中院校在推广使用“7选3”模式时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温岭中学对学生采用从高一时开始把生物、通用技术这样高二开始学习的课程置于高一开 始学,让学生对每门学科进行初步感知,也就是先体验在选择,并且在正式走班之前还会预留试错、反悔、重新填志愿的方式,确保选课的满意度。但是在实际操作 时,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办法选定科目,学校不得不采用时间限制和给实在无法选课的同学提供两个志愿,同时这也是对学生管理以及教学管理的巨大挑战。

  选择权的落实也出现相对应问题。比如选课时,物理作为很多高校录取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课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而历史,即使部分同学很感兴趣却迫于专业限制只能放置。与此同时,还会有同学因为课程简单容易学作为选科的标准,与我们的出发点相背离。

  对于学校方面,理论上“7选3”会产生出35种选择方式,此时就需要有充裕的场地、师资配备来支撑。但实际上,大多数学校都面临教学场地、以及个别科目老师配备的不足,所以有些学校,如浙江杭州路桥中学,就只能采取“让学生尽量集中,最少的走班次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浙江省宁波二中为达到科学选科的目的采用了“学考前置、选考后置”的形式。即高二年级完成所有的学考科目的考试,在高二上的10月进行第一次学考,高二下的4月进行第二次学考,高三年级进行选考考试,这样学生精力集中,便于发挥。同时在行政班设置班主任,利用导师制的管理使涉及班级事务的事情由原行政班 班主任负责,涉及学生学业以及思想的事情由导师负责,来尽量保证学生是日常管理的有序性。

  总而言之,高考改革路上,无论是科目的选择,还是选科走班的选择,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家长、学校都会面临各种困难,科目自由选择、上课方式自由化,更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高考改革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一起齐心摸索、探寻。

上一篇:十余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突出自主选择权
下一篇:北京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