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地方先行 多元化的同时加大公平性

2016-04-02 09:24:4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


  据悉,全国已有16省份先后出台了本地区高考改革方案。从已经公布的地方执行办法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省份高考改革均已按照国家的要求“3+x”,文理不分科,语数英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其他的科目考生有选择权。这应该是一件令考生非常雀跃的事情,不过,它对未来的试卷与命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数英好说,起码一省之内大家面临同样的考题,但是选考的那些科目,命题就得慎而又慎,如何保证这些科目的考题难度是基本相当的呢?如果某一年,有的科目简单了些,有的过于难,那么不同考生可能会因不同的选择而分数也拉开差距。现在看起来,广西的做法似乎是一条出路,即实行“考生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这避免以分数定英雄而导致的偏差,更有利于人才选拔。但具体“综合素质评价”该如何评价,还有待于在这几年的窗口期加大论证力度。

  这些改革还有一个显眼的地方,即招生批次的改革,不少地方简化了环节,比如合并了二三本招生,有的地方甚至只分本科与专科两批招生。招生环节的简化,有利于推动招生公平,因为以往投档中也有不少人为操作空间。并且,这也契合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背景。本科和专科学校,都应该找到自己的特长发挥优势,一些专科学校完全可以向专门的职业教育方向转型。去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制定应用型高校的设置标准。地方应该果断将一些院校转为专门的职业学校,高等教育中完全可以并行两个分支,一是学术二是职业教育。不过,这也还得有赖于人们观念的转变。

  高考制度改革,总的来看比以前内涵更丰富,更加多元化,这也是适应当下多元化社会的一种尝试,更是在朝着国家推动职业教育的方向迈进。但无论如何推进,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可能是人们最关注的,因为对于我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考试制度是必要的一种选拔方式,而公平性是牛耳,它在短期内仍然是决定不少个体命运的关键。(秦杨)



上一篇:北京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下一篇:北京市6.1万余人报名今年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