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盘人生必须要下的棋

2017-02-13 09:14:17   来源:网络资源   点击:


  今天从下围棋的角度来解读教育的理念,还是一盘快棋。

  人生如同挂在墙上的时钟,每天看它都是一动不动,而它却是时刻在动;每次看它都是一成不变,而它却是每刻在改变。所以我总是告诫我的学生:青春不足以骄傲,青春是幼稚的同义词;青春不可以荒废,你们的时间比老师更紧迫,要计划好。

  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看似今天与明天,一天复一天,而实在是一环扣一环,一步紧一步。所以我说教育是一盘人生必须要下的棋,还是快棋,每30秒一步,容不得多想,很多时候其实也是被动而行,多数时候的跟随,偶而的创新。这是所有立论的前提。

  有人讲,我不想下这盘棋,或者我们打扑克吧,对不起,到时间了,系统会直接判负出局;

  所以,对于这盘必须下的棋,你必须准备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标竿立在哪,只能向着标竿奔跑。

  在初级选手中,往往是力战型的比较占优势,棋杀得好总是必须的,这个阶段棋下得多,有点小机灵,会玩点欺着的棋手往往赢得多。

  往上,就是一些熟读定式、通晓死活、掌握筋形,简单说就是看过棋谱,打过棋谱的选手胜率会高一些。

  再往上,就是那些有大局观,布局谋篇,懂得大场急所,占据要点的选手赢面大。围棋说到底是一个讲求效率的游戏,你一手,我一手,你认为这个点重要,我觉得那个点重要,最后算下来,同样下了五十手或者一百手,我占的地盘比你的大,也就是我的效率比你高。

  高手讲究平衡,虚实结合,实地与模样的结合,这个棋要有弹性,单纯追求实地或者单纯追求模样,或者单纯追求棋形都取得不了好成绩,所以当下,再也不会出现美学的大竹英雄、模样的武宫正树和实地的赵治勋这样的棋手了,也不可能出现飘逸的吴清源这样的大师了,因为从第一着开始,大家都追求效率。

  大家看围棋转播时,在前面阶段,极少听到“恶手、败着”的评价,更多听到的是“缓手”,“缓手”意思是好还是好,就是效率不高;前面出了“缓手”,意识到局面落后,自然就要用强,这个时候往往还多出“恶手,败着”。

  还要强调一点,围棋没有自学成材。当年,上海举行围棋业余/职业擂台赛,职业这边出场都是少年宫的选手,派了一个职业二段也就二十出头的杨骄压阵;业余这边都是全国业余强豪。开始,业余强豪砍瓜切菜一般就把几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灭了,大概还剩五个还是六个等着攻杨骄的擂。不好意思,这帮五、六十岁的江湖好手都没有在杨骄面前讨得便宜,盘面还比较难看。野路子是不能跟正规军抗衡的。

  顶级高手除了技术全面以外,局势判断精准,并且大多心态平和,明白赢半目是赢,赢十目也是赢,很多时候就没有必要“宜将剩勇追穷寇”,无事惹出事来,所以顶级高手总是见好就收,维持领先局面就行。

  快棋还有一个特点,比赛中的选手尽量出本手,以不出错为原则,等待对手犯错。当然了,快棋偶然性就大了,稍一闪失,满盘皆输的情况也是有的,不过,最后夺冠的一定还是那个功底深厚的。


上一篇:你对了,又能怎样?
下一篇:做父母也有“有效期”,最不该偷懒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