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 不同的年代 他们的选择

2017-06-22 14:19:43   来源:天津日报   点击:

  高考过后,面对灿若繁星的高校与专业,考生和家长难免会觉得茫然,厚厚一大本学校和专业介绍,如何筛选这是个问题。到底该怎么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我们看看过来人都有怎样的经验。

  1950级 南开大学 机械系

  为实现国家工业化 选择热门机械专业

  陈予恕 著名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1950年从华大附中高中毕业。1950年的大学招生还不是全国统考,对考生报考学校的数量也不限制。那一年,我首先报考了山东大学的机械系,又找父亲的朋友借了四五块钱坐火车去北京参加清华、北大和南开的联合招考。我的第一志愿报的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二志愿报的是南开大学机械系。之所以报考机械系,是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初几年,大家都感受到国家“一穷二白”很落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理工科成为当时最“热门”的选择。我因为数理基础比较好,很自然就选择了当时的热门专业:机械。当时的南开大学机械系在工学院中,系主任为孟广喆。和我一起考入南开大学机械系的大约50人,分在一个班。

  我能在力学理论和工程实践中都有建树,也得益于大学期间老师们的引导。当时的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都有一批蜚声中外的名师。时任南开大学数学讲师的伉铁健老师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影响。伉铁健当时是南开数学系的讲师,后来并校以后到天津大学当数学系的系主任。伉铁健老师的课程给了我系统性的训练。加减乘除,微分积分,伉老师就是能把学到的几乎所有数学工具都能用起来,解决一个问题。考试出题,他也总会出一道综合题,而我最喜欢研究的就是这道综合题。所以选志愿的时候,选专业实力,选老师也很重要。

  1979级 南开大学 哲学专业

  没人能给建议 误打误撞报志愿

  王新生 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我是1979年参加的高考,那年我17岁。我是误打误撞学的哲学。其实一开始我想报的专业是中文系。那时候的社会情况与风气与现在不同,许多年轻人都是文学青年,都有一个文学梦。到学校做招生咨询的南开大学老师发现我的数学成绩特别好,就动员我报考哲学,当时我并不情愿。老师就先做通了我父亲的工作,在父亲的劝说下我报了哲学。其实现在想想那时的不情愿和抵触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当时和现在不一样,没有互联网、没有百度,也没有身边的人给我建议,我和家里人并不了解哲学是个什么学科,不知道哲学是学什么的。我也是上了哲学专业才知道哲学是人文学科领域的基础学科,本质是认识和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学哲学,就是学习智慧,学习明理的思维方式。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怎么选专业?我觉得最好是从自己的兴趣和自身的特点出发。以哲学和文学为例,如果擅长理性思维,那么学习哲学就很好。如果感性思维强一些,那么就选择文学。而对于自己兴趣也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是一时兴起,还是真心热爱。招生咨询时99%的家长和学生都会问一个问题:学这个专业出来做什么?这个专业好不好就业?其实从就业考虑选专业是一个误区。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关村成功的创业者中最多的是哲学专业出身,而大家普遍认为不好找工作的冷专业哲学相反在很多学校就业质量最好,就业率最高。其实大学阶段塑造和提升的是人的整体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像南开大学这样的综合院校,采用的是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论你是学历史,还是学哲学或者学中文,将来做很多工作都能适应。大学注重的是对人的塑造,良好是素质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关乎未来的幸福。相对于此,做什么工作就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了。

  1994级 南开大学 计算机专业

  小时候老爸说:“你要来这上大学。”

  史广顺 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天津好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天津市大学生创业导师、天津市公安局刑侦科技专家。

  我于1994年在天津参加高考,当年是首届3+2考试,遵循的是估分报志愿而不是出分报志愿,也没有平行志愿,所以那时候高考最重要的是估分准,而这要求考生能够非常准确地记住自己的高考答题情况,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考场要求很严,一张纸都带不出来,怎么办?主要靠记忆和考后复盘。估分偏差太大导致志愿报高了或报低了,影响了很多考生的前途。

  我估分很准,估了625分考了625分,五门考试中英语、化学、物理都是一分不差,数学多估了13分,语文少估了13分。报志愿的时候我遵循的原则是先选学校,再选专业。我的首选就是南开大学,因为小时候无数次在南开大学门口倒公交车,老爸对我说:“以后你要来这里上大学。”我又知道南开大学是总理母校,我的姨夫是南开大学物理系的毕业生,所以在我有机会选择大学的时候,南开大学成了我最向往的选择,那一年,我和大姨家的姐姐一起考入了南开大学。至于为什么选计算机专业,无他,新鲜啊,没听说过啊,很神奇啊,那时大学很难考,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很幸福的事情。当然了,为了能进入心仪的学校,在专业选择上必须要选服从调剂,因为能来南开大学是我最大的心愿。

  1994级 天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最终选择并非初心


  明东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教授、博导,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带头人,全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作组组长。

  我1994年参加高考,以山东省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天津大学。当年填报志愿时,不像现在有丰富的资讯和发达的获取信息渠道。我曾在生物医学工程、建筑学、国际工程管理等几个专业间犹豫和选择,因为不太清楚这些专业的定位和发展,最后,选取了看起来比较独特和“高端”的生物医学工程。它的确是当时新兴的领域和方向,以至于我进入大学后发现该专业是在精仪系,而非我认为的生命或者生物系,同时对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也并不明朗。但是,在专业学习上,我还是投入了全部精力,努力把每一门课程深入学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后来发现自己以前的担心是多余的,对专业的“不感冒”其实是因为不了解,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本科毕业后,我直博攻读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在读博士期间到香港大学医学院矫形与创伤外科学系开展课题的合作研究。那时,我目睹了很多运动障碍的患者,他们的后期康复治疗非常困难,就萌发了通过生物医学工程的办法来帮助这些运动困难患者实现运动功能的恢复的想法。当时,脑—机接口技术刚刚兴起,我们运用脑—机接口和神经肌肉电刺激两种技术有效融合起来,进行系统交互的设计,在瘫痪患者体外重建出一条人工运动神经通路。后来,我带领科研团队研制出了“神工一号”“神工二号”,帮助很多中风患者重拾运动甚至生活的希望。今年,我们团队研制的成果还随“天宫二号”飞上天空,进行人类首次太空脑—机交互实验。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管同学们填报什么样的专业,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还是要投入进去,知晓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追求未来的发展和方向,不盲目从众,不随波逐流,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精彩。

  1994级 南开大学 金融专业

  周围人都说金融好,所以志愿就选它


  柳明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讲师,中国经济与社会系统分析研究会理事,美国东北亚经济论坛高级研究员。

  我是1994年从辽宁参加高考的,当时辽宁省还是考前填报志愿,这对考生自己的成绩实力的估算要求非常高,所以一着不慎,就很有可能或者发挥超常,错过了进入更好的大学的机会,或者发挥失常,却由于志愿过高,结果落榜。因此在研究高考志愿上,煞费苦心。

  由于当时父母对大学里的各专业基本上都不清楚,于是报考志愿的主要任务基本都是我自己完成。所以我自己研究的非常仔细。这种仔细程度甚至超过了平时学习。当时没有网络没有现在那么翔实的数据,我们依靠的就是报考指南,上面有各高校在本省的前三年的录取分数段情况。我咨询过老师,咨询过学长学姐,脑子中经过筛选发现大家说得最多的是一句话:金融最好,于是我的所有志愿都是金融。我当时的重点大学填报的第一志愿就是南开金融,可是南开金融到底怎样是我读大学后才真正了解。就当时的成绩来说,觉得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时我的大学同学们的成绩在各省其实都够得上北大的分数线,但是选择了南开,其实本质上也就是报考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是稳中求胜,我想这样的性格也就正好吻合了南开大学“允公允能”的校风。我们南开金融出来的学子们,非常务实,在金融行业作出了很多亮眼的成绩成为各自领域的中流砥柱,这其实在高考报考中已经初现端倪。我想,现在的年轻人,在高考报考的时候,除了成绩之外,也可以考虑一下个性与校风的契合,这会对大家的发展有所帮助的。

  2008级 天津大学 生物工程专业

  缘起两个国家科研成果


  谢泽雄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生

  2008年我以河北省保定市雄县理科状元身份考入天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并辅修财务管理双学位。

  报志愿时之所以选择生物工程这个专业,与我高中时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我在高中的时候有两个科研成果对我影响很深,第一个就是转基因的食物,应该说叫多倍体育种农作物,极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另外一个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参与当中去,并且完成了1%的工作。我作为一个中国普通高中生,看到中国取得这种成就,特别自豪。所以我在高中的时候,最喜欢的课程就是化学和生物。能将生物和化学合起来的专业只有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工两个方向,我对应用类的东西更感兴趣一些,最后选择了生物工程。报志愿选专业,兴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是有一种说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能让自己沉得下来,深得进去,遇到困难也更容易坚持下来。本科毕业我以专业第一名成绩推荐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负责的课题项目是人工合成酿酒酵母基因组五号染色体。

  2012级 天津大学 建筑学专业

  在“说明书”上 找到自己爱好结合点


  刘克嘉 天津大学2012级建筑学专业本科生,今年大五,即将毕业。

  填报志愿需要考虑两种主导因素:学校主导和专业主导。学校主导就是尽可能申报自己分数能达到的综合排名更好的学校,但是这样很有可能无法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专业主导就是先确定自己喜欢的具体专业或者是专业方向,然后选择相对保险又在该专业排名较好的学校。其实这两种选择都有各自的道理,选择综合排名更好的学校有机会获得更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更高层次的人际圈,接触更尖端的科技和思想;选择专业排名更好的学校则更能针对性地获得自己喜欢的知识,也更有希望获得本专业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是我想在作出决定之前,不妨先静下心想一想自己真正对什么感兴趣。我从小就喜欢美术,一直坚持学习素描,并把它当作自己的爱好。上中学之后又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欢钻研力学和物体的运动规律。所以我常常在想,有没有一个专业既有物理学的理性思考,又同时能体现美学和造型方面的追求。最初是看到高考填报志愿说明上很多学校的建筑学专业需要进行美术加试,当时便好奇一个工科专业怎么还需要美术功底?就这样开始认识并试着去了解建筑学,发现它和我一直的追求不谋而合。于是在填报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专业主导的方式,最后成功进入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几年的大学生活过去了,我很庆幸自己能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跟随自己的兴趣和追求,能在作出选择之前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有个初步的构想,也是这份对建筑学专业的热爱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让我成长。(赵晖)



上一篇:陕西高招政策六大变化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