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 › 别把焦虑带进五一假期

最新资讯

别把焦虑带进五一假期

发表于2018-04-29 11:27:57

fe.jpeg

  “一模”结束了,五一小长假既是恢复期,也是下阶段冲刺的蓄力期。但随着高考日益临近,不少考生和家长都陷入了考前焦虑情绪当中。能否正确接纳焦虑,既关系到能否为考生创造一个家庭和谐的考前环境,也关系到考生个人的学习、备考状态。那么冲刺期间怎样才能摆脱焦虑带来的负面影响,自信迎接考试呢?

家长焦虑

  晚饭摆上桌很久了,萌萌丝毫没有打开卧室门的意思。萌萌“一模”发挥正常,分数达到预期,但她最近担心高考是否能正常发挥,很烦躁,于是拿出自己很喜欢的一套彩笔画画。妈妈连续几个晚上看到萌萌画画,担心萌萌因为“一模”考得不错而不用心学习,反复催促萌萌学习。萌萌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跟妈妈顶了几句。妈妈按捺不住,把萌萌的画撕了。

  【分析】

  妈妈不理解萌萌的状态,也不接纳她的减压方式。萌萌感觉不被理解,压力更大。其实双方没有恶意,却总是相互误会。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能否识别孩子的状态,调节自己的情绪是很重要的。

  支招:识别状态 接纳焦虑

  “一模”后,焦虑、急躁、失落、担心是考生会经历的常见情绪,表现为脾气急、拒绝沟通、沉默独处、闷头睡觉、玩手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等,甚至看起来无异样。人在负面情绪状态下,最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父母要敏锐感知孩子此时的情绪状态,不要被表面行为误导。

  父母对孩子的状态“理解却不认同”,是影响亲子和谐的根源之一。父母希望孩子能马上振作起来,接受自己的宽慰,并抛开负面情绪,抓紧时间学习。这些想法和做法是对孩子正常情绪反应的否定:你不应该沮丧、不应该焦虑。真正能帮孩子快速振作的方法不是否定其焦虑,而是接纳并容忍焦虑。

  接纳焦虑其实很容易。父母放下对孩子的干预和控制,密切旁观其状态和变化,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并愿意无条件支持他即可。父母现在不妨放手试一试,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放手不等于彻底撒手。父母的密切关注很重要。如果发现孩子的状态直线下降或迟迟没有起色,可再想办法干预。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教师 张依雯

考生焦虑

  随着高考日期的临近,模拟考试一轮接一轮,有的考生倍感压力,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想发脾气。有的考生学习时精力难以集中,越想静下心好好学越浮躁。有的考生出现失眠情况,入睡特别慢,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早醒来,感觉没睡一样。

  【分析】

  以上这些情况归纳起来也都是“考试焦虑”惹的祸。

  考试焦虑是种较复杂的消极情绪和行为现象,表现为以下3种:

  认知成分

  以忧虑为特征,由消极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所形成的意识体验,经过多次强化形成习惯性的思维定式。如有的考生面临重大考试,头脑中会出现“惨了”“糟了”“完了”等语言暗示,在认识上维持着焦虑状态,使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路不清晰,从而干扰正常水平的发挥。

  生理反应

  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肠胃不适、尿频多汗、头痛失眠等,这些生理现象的反常导致焦虑加深、情绪浮躁。

  行为表现

  烦躁、心神不宁、好发脾气、发呆、草率答题等,严重时则逃避考试。

  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可归纳为如下6类:

  错误认知

  有的考生之所以会产生高度的考试焦虑,是因为不合理信念,把考试成败的意义看得太重,把考试结果与升学、就业甚至未来发展密切相关,且把这种成败看得过于绝对,甚至无法更改。

  外界环境压力

  社会舆论、父母老师的过高期望,超出考生的实际水平,会给考生形成压力巨大的心理环境。

  自身知识基础和实力

  有的考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与目标间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考生的基础知识功底不太好,另一方面希望能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使自尊心得到充分满足。

  失败经验的影响

  由于之前考试结果不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使考生对后面的考试产生畏惧心理。

  生理原因

  如加班加点复习,不能劳逸结合,用脑过度,造成睡眠缺乏、紊乱,再加上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从而影响大脑正常生理功能,致使头脑昏沉,记忆力下降,思维阻滞,使考试不能发挥正常水平。

  人格因素

  有的考生属于焦虑型人格,平时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胆小、羞怯、敏感多疑、易激动、有自卑感、依赖性强,经常处于惴惴不安的心境中,适应能力较差,稍有压力就会紧张与恐慌;同时,缺乏应对题目过难、失误等意外事情的心理准备,如考题中有较多难题等。

  支招:调整认知 劳逸结合

  考生可重新评估高考对自己的意义,对高考可能带来的影响加以客观全面的分析,从而克服不合理信念的影响。考生可把自己的担忧列个清单,按一定顺序排列;对担忧进行分析,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担忧会造成哪些危害;提出解除合理担忧的正确方法,放弃不合理担忧。考生可把所学知识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整理成系统,每晚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过一遍。这样会对所学知识感到心中有数,即使上考场也不会心慌。

  考生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大脑休息好才能高效工作,失眠考生可用冥想、肌肉放松、深呼吸等方式进行简短练习,调整心态。紧张焦虑时,考生可适当做些体育活动,或做自己有兴趣的活动,如听音乐、读喜欢的书等。

——北京拔萃双语学校心理教师 侯 颖

三招助阵考生自信迎考

  提炼存储 优化提取

  考生要在老师的带领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备考,进一步熟悉重点知识,有助于巩固知识、考点和方法。解题后回顾过程提炼方法,针对具体特征,结合一般性方法进行优化,提高能力,明确适用范围并储存方法,这适用于典型题。所谓典型题,是指既能考查重要的基本概念,又能考查考生能力的题。比如,模拟试卷的设置是依据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和高考试卷形式命制的,单独看某一套题看不出命题规律和解题规律,将这些试卷放在一起比对分析就能发现命题规律,也能发现同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

  各次考试中频繁出现的类型题是高考必考题型或热点问题,考生要将解题方法熟练掌握并在头脑中固化下来。可挑选5至8套有代表性的试卷,把这些试题归类整理,不仅将试卷中典型的题目再熟悉一遍,而且将重点题型和方法提炼出来,归类整理并储蓄记忆,重视通法和一题多法,优化各种方法以便下次解题时快速提取,准确解题。

  诊断改错 分类整理

  老师可能这样要求过:对错题再反思纠正。但有的考生并不能落到实处,认为花同样的时间不如再做些新题、多见些题型。殊不知,错误往往带有劣根性、反复性。有些错题当时理解了,可能下次解答时又忘记了;有些错误其知识点本身较难理解;有些错误概念容易模棱两可,反复强化才能解决问题。

  考生可回想一下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无奈:前一段时间老师刚讲过的或练过的题目,在下一次模拟考试中碰到仍照错不误。这就是错题在暴露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和思想方法的缺陷。只有考前把这些错题都弄清楚,之后的考试中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同类错误。考生要牢记,落实是硬道理,找准知识的增长点,不能只会改错,要诊断改错、分类整理。

  考生可按照学科、按照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大题等),或按照知识点的考查类别分类。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我诊断的错因,改错并分类整理。接下来要再做一遍错题,这样会发现有些题自己不会再出错了,而有的题隔一段时间还会再做错。这就证明有的知识点已经掌握了,有的还是不太熟练,需要再好好研究。也许考生还会发现,这道题和那道题其实是一个知识点,只不过问法变了,自己就做错了。遇到这种情况,考生要把这个知识点好好再看一遍,把这类题归整在一起,这就是第二次归类。完成这一步,考生会对该学科的学习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

  摆正心态 规范改进

  备考过程中,考生要完成大量练习或测试,而考试结果往往会带来心态变化,所以要正确看待考试结果,理性接受考试中的失利与挫折。不骄不躁,平和淡定,乐观进取,才是考生该有的心态。如果考生平时在某个方面不够重视,就会产生不良结果。只有重视过程的投入和调控,才能期待良好的结果。

  而看诊断改错、分类整理的效果如何,最好的方式是模拟检测。最后一周考生每科要做2至4套模拟练习,规定时间、规范要求,在练习中摸索技巧,磨练心态,寻找手感,练习答题细节上的规范性,以保持应试状态。

  考生要正确认识状态和压力,提高复习效率,考中整体把握题目特征,弄清问题,概括题目要点,找到核心问题;局部推理产生联想,分析每一句(或名词)的涵义,并联想相关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分析设计解题思路,结合题设条件多面分析,多面拟定解题流程;实施操作并自我检查。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考后提高分数,并最终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

——北京第二中学通州校区教师 王艳凤


精品推荐

受文科生青睐的十大专业及相关大学

小熊图书 发表于2017-06-18 22:13:32

新闻

身为文科生,你一定是一位感性多于理性的人,或者思想活跃,见解独到;或者能写会画,艺 [查看全文]

资源下载

理科数学 高考完全解读 18版

小熊图书 发表于2017-06-18 22:24:19

新闻

理科数学 高考完全解读 18版 [查看全文]

在线
咨询
电话
咨询
购书
平台
天猫商城
关注
我们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