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的少年》

2014-05-12 14:04:30   来源:阅读之美   点击:

  如果要选一本关于青春的小说。我想,我会选择此间。而不是那些动辄四十五度流泪的青春小说家。

  因为,这本书让我觉得实在。

  不知道十年以前的江南,当他还是本科生的时候,是否会想到,当有一日回头来看这段飞扬的时光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姿态。

  这只是一个大学的故事,套上了形形色色的外衣。它的写作技巧并不高明,他的包袱抖得不纯,他的悬念设得不明晰。他的结尾甚至匆忙。

  但是谁在乎呢。这就像在晚自习的时候,为心爱女生写的情书,遮遮掩掩藏在课本底下,老师过来就匆匆撤走。留下没有说完的只言片语。

  但是却注入了那么纯真饱满的情感。

  郭靖*黄蓉

  门关上了,留下大姐的冷淡。黄蓉就这样被封闭在独自一人的空间里,而她惟一的好朋友穆念慈始终没有回来。黄蓉从那个时候开始发呆,一直呆呆地看着雨往下落。她很早就知道周围的女生不喜欢她,而现在她只是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孤独的,孤独很可耻。

  黄蓉那年十七岁,曾以为自己能拥有整个世界。可是现在她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没有朋友,也没有男朋友,妈妈死了,老爹不管她。天黑下来的时候,黄蓉忽然很想哭,于是眼泪真的就掉了下来。

  黄药师的女儿也会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一个人哭,这是黄蓉从来没有想过的……好在,并非所有人都看不见。

  “铛铛铛。”有人大声敲门的时候,门也随之洞开,敲门的人的手劲未免太大了些。在黄蓉来得及擦眼泪以前,那双慧黠的眼睛和那双粗犷的眼睛又一次相遇。

  “啊……”郭靖看见黄蓉脸上的泪痕,打了个寒战,全身汗毛倒竖。

  “我饿了,”黄蓉只好说。

  郭靖去买了汉堡和可乐,黄蓉一言不发地啃。郭靖拎着书包很慌张,从来不曾应付过类似局面。

  “你怎么来了?”很久,黄蓉才小声说。

  “我……”郭靖只好说实话,“我来的时候忘记我跟你说了我今天不来的。”

  这句缠头缠脑的话终于让黄蓉笑了笑。“傻子啊,”黄蓉心里想。不过最终是不是只有这个傻子还记得自己?肚子吃饱的感觉真好,即使自己真的很孤独,至少世界上还有这个叫郭靖的傻子……黄蓉继续低头去啃汉堡。

  这是郭黄二人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自傲如黄蓉,也有那么一个时刻被击中,然后在昏黄的灯光下啃着汉堡,默默想着心事。而傻傻的郭靖似乎并不知道。

  有没有这么一个时刻,你告诉自己,就算世界消失了,还有那个人。睡前想着,起床想着,就觉得温暖。远远看着也是好的,靠着就觉得心安。

  青春打马而过,纷纷扬扬的思绪如同柔软的羽毛,覆盖着相爱的恋人们。

  乔峰*康敏

  当然我是不喜欢康敏的。可是此间里面的康敏,确是美丽泼辣,大胆敢为。那个烟波里面流转着过往车灯的女子。无数次靠近,暗示,暧昧,最后等到枯萎了,然后乔峰还是不知道。或者故意不知道。

  乔峰错过了最后的送别,只看见空空荡荡的,人去楼空的寝室楼。

  就像那个国子监的博士跟令狐冲说的,一年年的,送走了那么多人,只是把寝室粉刷一下,连床都没有换过。就继续有新生搬进来。连床板里面的蟑螂都是一样。这话那么多调侃,那么多难以说出的欲言又止。

  原来我们受过的伤。还不是一样。

  酒是上来了,可是乔峰不敢喝。他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康敏的眼泪缓缓地划过脸庞,从尖尖的下巴打落到玻璃杯里。

  “小康?小康?”乔峰赶快说,“没事吧?没事吧?”

  “没事……”康敏说。

  然后乔峰怔怔地看着康敏趴在了桌子上,双肩微微抽动着。

  那是乔峰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轻轻拍了拍康敏的肩膀,说:“小康不要哭。”

  康敏似乎根本忘记了她曾经喝到流眼泪这回事情,依然在国政系充当她大姐头的角色,绝对是慷慨妩媚全能型的人物,把系里系外不少男生耍得团团转,当真到了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衣的高境界。

  乔峰和康敏的关系也是照旧的铁。乔峰当仁不让地成为新一届国政系学生会主席,是康敏跟系里推荐后又在选举里自己代笔给他写了稿子,引得暗地里有人说国政学生当权派居然开始搞继承人制度了。不过康敏不管这些,乔峰说学生会主席我也不想当的时候,一米六的康敏跳起来在一米九的乔峰头上狠狠敲了个栗子说你懂个屁,康姐看你专业课惨不忍睹,给你弄个主席玩两年,好歹以后保研也方便点。于是乔峰也只有从了。

  你看,真真是聪慧的女子。她帮他想好了退路。然后就这样转身离开。他们依旧是最铁的兄弟。谁都不知道,这样私下生长的情感,纠缠反复,一夜苔生。

  所以乔峰在幽暗的教室里面,想起那么一个人,不觉烟灰燃尽。

  杨康*穆念慈

  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网络小说也会让我看到微微心痛起来。

  杨康,意气风发,流转光华。穆念慈,静候萤火,内心深藏暗涌的女孩子。

  就是这样谁也不开口,谁也不说明,谁也不知道对方想什么的过了那么多年。穆念慈天资平平,为了杨康,咬牙坚持上完了辅导班,只是为了下堂课借笔记给杨康这么一个简单的承诺。她提醒他一切的细小琐事,杨康不希望他出现却又盼着她关键时刻出现。直到有一天她真的不出现了。最好的时光已经失去。

  杨康兴高采烈地夹着笔记去复印了。他根本不曾想到,本来穆念慈已经准备退出那个竞赛辅导班了。穆念慈并不算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即使她不害怕丘处机的烟枪,她也实在无法忍受老丘把大学一个学期的课程压到一个月讲授的填鸭式攻击。那样的结果是她根本没有时间花在其他课上,如果她不能在竞赛中胜出,高考对她就是一个极其可怕的事情。

  穆念慈本来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这几乎注定了她不能去模仿杨康那种人。她就应该坚守她的普通,去学习那些适合她的普通课程,考她的高考,上某一个普通的大学。穆念慈从小就普通惯了,当她想明白了这件事情,她也并不在乎干干脆脆地承认自己就是普通。承认普通又死不了人不是?所以那天本应该是穆念慈的最后一堂辅导课。

  可是在那个岔路口,穆念慈决心要咬牙念下去——杨康等着她下一堂课的笔记。

  就是这样一个岔路口,穆念慈要选择改变自己或者继续走原来的路。

  她可以是原先那个丑小鸭一样的穆念慈,她也可以把自己变成和杨康在一起的穆念慈。但是这两种穆念慈绝不可能并存,杨康是个眼高于顶的人,能看见头顶飞过的天鹅,看不见脚下经过的小鸭。那么这只小鸭鼓振单薄的双翼,是否真的能飞过杨康的视野呢?

  做这个选择的时候,穆念慈并不知道。看着杨康高兴地夹着笔记本跑了,那夕阳下猴子般一蹦一跳的背影,穆念慈又想起某个雨意空疏的早晨,高楼上白衣少年懒洋洋的目光。

  穆念慈的一生中,曾经有一次如此勇敢。

  你有没有,曾经这样,等候过一个人。或许并不是很在意你,或许可有可无。可是这个人在你的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分量。就像穆念慈答应下次也借笔记给杨康,其实于她而言,是那么郑而重之的承诺,为了这句话,小小的女子为自己下了多么大的决心。

  杨康未曾想过这封情书会落到谁手中,对方也不曾想过如此接到了杨康的情书——她一生中的第一封情书,等待了多少年?

  穆念慈的指尖扫过那些熟悉的字句。即使一个情书的天才也不可能写出无数封独一无二的情书。杨康虽然不像柳永那样一封情书卖几次,但他还是把不同的字句拆散了组合,以出产新的作品。一些经典的语句,穆念慈已经不陌生了,她甚至可以想象杨康这封信被抄写前的原本,那种飞扬跋扈的字体,题头写“亲爱的叉叉叉”……

  她的抽屉里还留着一本高中时候的练习簿,满篇满页都是这样飞扬跋扈的字体。她也知道收集这些有多么可笑,可是每当她想扔时,看见那熟悉的字体,她的手最终没能挥出去。

  眼泪打在了精致的信纸上,表达倾慕的绚丽华章在泪水润湿下模糊了,包括彭连虎和穆念慈的名字。于是这不再是一封情书,因为再也看不清楚是谁寄给谁的,只留下一种模糊而遥远的情感一丝一缕地渗进了纸张的深处。

  你有没有做过一些,看起来很微小的事情。但是却在背后深藏了重大的意义。等候一个不可能出现的情人,然后告诉自己,放弃吧。这样的三个字,耗尽了你最好的青春和华年。

  她终于还是决定算了。除了算了她又能做什么呢?那本蓝色的日记本从头到尾都是杨康的名字,从第一天穆念慈看见他懒洋洋地从楼顶高处走过,似睡似醒的眼睛扫过细雨中的操场。时间的碎片以一种只有穆念慈自己能读懂的方式组合起来,拼出来的是昨天那个蓝布裙的丑小鸭。

  那本日记是否正在某个去买花的人手中,被当作一本愚蠢可笑的休闲小说阅读着。或者看的人会大笑吧,大笑着看她心底隐藏的东西,知道世界的某个角落有这样一个大傻瓜,好在他还不知道谁是穆念慈。

  有多少年了呢?穆念慈去看阴霾的天空。快五年了吧?多少个夜晚积累起来的记忆就这样一次丢掉了。黄蓉说我从来不记日记,否则有一天被郭靖和我老爹看见了都得追着打我。穆念慈也许应该觉得轻松,她曾经想过这本日记迟早会出卖她的秘密,揭开她怯懦的愚蠢。而现在该不会有人知道她曾经有过这些心思了吧?

  那个瞬间穆念慈有一种错觉,觉得从日记遗失的瞬间她已经开始遗忘。她静静地站在雨中,脑海中空空如也。

  这是整个此间最感人的一段情感。她如此纠缠反复,决绝暗涌。在自己的心中希望与绝望共生,如同在悬涯边上,看着远处山头的浮云,然后看他们聚了散了。散了聚了。告诉自己,算了吧。

  如果爱一个人,那么反复纠缠那么苦痛那么明暗共生。那么,还不如不要爱。

  如果青春必须以残酷的献血淋漓为代价,那么就让我奢求,从来没有遇见过你。

  人生若只如初见。其实初见又如何,犯过的错还不是一样。

  他还是天台上那个白衣胜雪的男子,她还是那个丑小鸭。

  只是为了他,她可以蜕变成天鹅。五年韶光流过,只为了他勇敢。

  如果你知道。穆念慈在电话一端听着杨康的声音流泪,如果你知道。

  任何爱都不是卑微的,没有人应该孤单。

  亲爱的,如果你知道。

  关于那些青春,那些念念不舍,那些难忘或者不忘,那些人生海海。

  你要知道,亲爱的,当我在2007年的教室翻看1997年的大学生活,我知道,这本粗糙的小书里面,是纪念。

  存在过就是纪念。爱过的人,永远在那里。不曾老去。

  就像《半生缘》里面曼桢写给那个人没写完的信。

  你知道世界上永远是会有一个人等着你的,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

  总会有这么个人。

  哪怕流转了那么多年的时光,总会有那么一个人。


上一篇:《一个人的42公里》
下一篇:《青春》